最近A股市场热闹得很,上证指数都站上3800点了,朋友圈里晒收益的比比皆是。官方数据显示,超九成基民今年都赚钱了,科技板块更是涨得飞起。但说实话,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就想笑——你们真以为赚钱是因为自己眼光独到?别逗了,这不过是又一场精心设计的木偶戏罢了。
一、光鲜数据背后的猫腻表面上看,市场确实红火:40只基金翻倍,887只涨超50%,连蚂蚁平台上的基民都在赚钱。更妙的是,据说现在投资者都变理性了——35%的人会逢低补仓,41%坚持定投,还有31%懂得及时调仓。呵,这不就是教科书上写的"成熟投资者"画像吗?
展开剩余74%但我要说句难听的:这些漂亮数据就像夜店里的霓虹灯,晃得人眼花缭乱,却照不见角落里吐得昏天黑地的醉汉。你们知道为什么超六成投资者开始搞"股债配置"吗?因为前几年被割得太惨,吓破胆了!什么风险意识增强,分明是创伤后应激障碍。
二、木偶戏里没有意外在复旦读金融时我就明白个道理:股价涨跌就是个大型木偶戏。政策消息、业绩报表、资金流向?那都是台前蹦跶的木偶。真正的牵线人躲在幕后,手里攥着你看不见的丝线。
记得2015年股灾吗?当时多少"专家"在喊"牛市刚起步",结果呢?现在这些高唱理性投资的调调,本质上和当年没区别。他们永远正确——涨了说是价值发现,跌了叫风险释放,横盘就成了蓄势待发。这套话术我都能背了。
看看这张图就明白了:左边股票每次调整都收复失地,右边股票每次反弹都是陷阱。当时谁能分得清?那些吹嘘"技术分析"的专家,事后诸葛亮倒是当得挺溜。
三、数据不会说谎我这些年能活下来,全靠一套笨办法——只看数据,不听故事。什么K线形态、量价关系都是扯淡,真正有用的是机构资金的交易痕迹。
这张图里的橙色柱体才是真相:左边股票调整时机构资金根本没撤,右边股票反弹时机构压根没进场。看懂这个,还需要听专家扯淡吗?
现在市场上90%的分析师连基础统计学都没学过,就敢预测点位。我倒想问:你们连样本分布都不检验,哪来的勇气谈概率?这就好比用骰子算命——装得挺像那么回事。
四、散户的生存之道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散户要想活命,就得学会用机构的语言思考。他们玩的是大数据、算法交易、行为金融学,你还盯着MACD金叉死叉?这不是拿着长矛挑战坦克吗?
我见过太多悲剧:有人跟着大V炒概念股,结果发现大V早就悄悄清仓;有人研究财报到半夜,却不知道报表可以"合理调节"。最惨的是那些相信"价值投资"的死多头,从48块的中石油拿到退市都没想明白错在哪。
现在市场又在吹理性投资的号角,但我劝各位冷静:所谓"基民收益提升",很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——亏钱的早就不玩基金了,自然剩下都是赚钱的。
五、给后来者的忠告十多年市场沉浮让我明白个道理:投资就像在赌场找卫生间——那些闪着光的指示牌往往把你引向老虎机区。真正的出路要靠自己的认知地图。
别相信任何人的预测,包括我这篇文章。你要做的是建立自己的数据观测体系:机构资金流向、大宗交易折溢价、期权持仓变化…这些才是市场的脉搏。
记住:当新闻开始鼓吹"全民赚钱"时,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。就像现在这个3800点——是起点还是终点?答案不在专家的嘴里,而在冰冷的数据里。
声明本文提及的所有市场信息及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。部分素材可能涉及第三方权益,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。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与操作策略。金融市场风险自担,请读者保持独立思考。谨防冒用本人名义的收费荐股行为——记住,真正赚钱的门道没人会到处兜售。
发布于:上海市上一篇:“让这段历史被更多人铭记”(伟大胜利·历史贡献)_父亲_石涛_中国
下一篇:没有了
